5月22日,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公告,经国务院批准,自2018年7月1日起,将税率分别为25%、20%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%,降税幅度分别为40%、25%;将税率分别为8%、10%、15%、20%、25%的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%,平均降税幅度46%。
受此影响,各进口车企纷纷做出反应,反应最快的是特斯拉。当天上午就在官网发出公告,将从即日起正式下调旗下两款车型 Model S 和 Model X的售价,并传达给中国地区所有销售网点。特斯拉还表示,目前已下订单尚未提车的客户均可享受关税下调后的价格。
随后,玛萨拉蒂、雷克萨斯等进口车品牌纷纷发表声明,对关税下调表示欢迎,并表示将根据具体情况在终端销售价上做出下调,以更好让利于消费者。
作为一名非税务专业领域的人员,我们对汽车行业涉及的税率了解不多。不过,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,目前我国下调后的进口车关税为15%,日本和韩国为0,美国为2.5%,欧盟国家为10%,而有的国家的进口车关税则比我国还高,比如巴西和俄罗斯。
去年我国共累计进口整车超过百万辆,为124.68万辆,如果从品牌来看,进口汽车数量最多的是宝马,其后依次是奔驰、雷克萨斯、丰田、保时捷和路虎等。
进口车关税下调以后,传导到终端,会有一定程度的优惠,但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。对于东莞以租代购的影响又有多大呢?
我们来实测一辆进口车在关税下调后能便宜多少钱?
以一辆雷克萨斯NX为例,其到岸价为22.59万元,加上5%的消费税1.49万元,按25%征收的关税5.65万元,增值税5.05万元,其抵岸价为34.78万元,加上约7.02万元的经销商利润和运输费用,其终端销售指导价为41.8万元。
在关税调整为15%以后,其应缴纳的关税由5.65万元调整为3.39万元,终端销售指导价也由41.8万元,下调为39.02万元。由此可以看出,虽然关税下调了10%,但是反馈到终端的零售价,降低了6.7%.
以此类推,一辆原产地德国的奥迪Q7到岸价为31.32万元,加上关税(以25%计)、消费税、增值税等税种后为48.22万元。按下调后的关税计算则为44.36万元。不过加上经销商利润和运费合计约27.16万元(这个利润貌似加得有点狠哦),终端零售价为75.38万元,若按15%的关税计算,将为71.52万元,相比下调前优惠了5.1%。
由此可以看出,虽然关税下调了10%,但是其它税种的税率并没有进行下调,因此,反映到终端消费者层面,反应并不明显,按百分比来看,一般在5%-8%左右。
哪些车将会受益呢?
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没有在国内建厂合资的车型,比如雷克萨斯、林肯、特斯拉等品牌,关税的下降,直接带来其成本的降低,传导到终端,在利润不变的情况下,调低了零售指导价,使得车型更具有竞争力,特别是与合资车型相比。
不过,考虑到进口车的其它税费以及零配件的成本,就算关税下调,其性价比优势也不如国产的合资车型。
同时,对部分国产车型身上使用到进口零部件的,比如有的车型所使用的发动机或变速箱使用海外进口的,由于关税下调,其整车成本也将有所降低,但是,国产车本身就有性价比方面的优势,以及价格上也比进口及合资车型要低,所以应该不会在终端零售价上做出调整。
最纠结的莫过于有进口车型也在中国国内建厂的合资车企了,如何定价实在考验厂商,比如宝马、奔驰、大众等,如果把进口车型的价格下调过猛,则会对其合资车型的销售价格造成冲击,也打乱了其进口车与合资车的价格体系。这其中的定价策略将变得十分微妙。
若说从关税下调层层传导的受益程度来看,无疑终端经销商是得益最多的,他们直接面对对价格最为敏感的消费者,零售价的下调,在利润不变的情况下,无疑让其所销售的产品更有竞争力。其次是零部件企业,因为采购数量大。最后才是整车厂,成本降低。
写在最后
去年,我国共销售乘用车为2471.8万辆,这个庞大的基数,相较于一百多万辆的整车进口数量来说,其体量仅占总数的5%,对中国车市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,说将打破中国车市格局,向下挤压自产车企生长空间,有些言过其实,危言耸听了。
不过,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关税的下调,以及车主的消费升级,进口车的销售数量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,预计今年有望超过150万辆,向200万辆大关进军。